少女不敢再玩心爱的游戏 遭遇"网络代骂"
18岁的莉莉与网游里网婚三年的“老公”“离婚”后,“老公”竟请来“网络代骂”每天骂她。昨日,家住大渡口区的莉莉(化名)电话向记者倾诉,并称自己不得不退出酷爱的舞蹈游戏。
遭遇“代骂”不敢再玩游戏
“现在一进游戏,就有人刷喇叭骂我。”昨天,18岁的莉莉告诉记者,她从15岁开始玩网络游戏,由于和一位网名叫天天的江苏网友很投机,两人在游戏中注册结婚。直至上月她发现“老公”在游戏里和另一女网友很暧昧的聊天,她毅然地提出“离婚”。此后,只要莉莉一登录自己的游戏账号,便有人无端地在游戏里谩骂她,她现在不敢再玩。
骂人可获赠装备卖钱
记者通过QQ与天天聊天得知,他的确请了“职业代骂”谩骂莉莉。记者通过“天天”联系上了骂莉莉的网友“wangn”,他称,帮忙骂人可以换来网游装备,然后卖钱。并且由于在服务区里发言需要用游戏币买喇叭,所以“代骂”的次数越多、时间越长,要价便会越高。除了游戏骂人,只要雇主愿意,“wangn”还提供电话和qq骂人服务。
记者就此问题致电游戏客服,对方回复,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杜绝骂人,不过已设置了脏话屏蔽程序。
相关声音
律师:虚拟名称难核实身份
重庆钧睿律师事务所律师曹伟介绍,网络游戏中的骂人行为,可以认定是对人格的侮辱,被骂者可以以人格侮辱及诽谤的罪名将其告上法庭。然而,取证成为诉讼的最大障碍,由于网络中用的都是虚拟名称,很难确认实施侵害者的证据,操作难度较大。
专家:不依赖网络就不会被骂
重庆青少年服务台12355心理咨询专家东方蔚龙介绍,该游戏是针对90后对异性交往的需求而设计。游戏对玩家有一种带入感,玩家容易被轻度催眠。“职业代骂”是由网络游戏催生出来的畸形职业,但是仍有可救的一面。如果被攻击者没有沉迷网络,职业代骂人几乎攻击不到她。所以要解决虚拟世界中的问题,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入手。
名词解释
“网络代骂”该现象最早出现在网络游戏里,部分玩家遇到被强手打败等情况,就想用骂人的方式发泄,随之产生了“网络代骂”。“代骂”的花样繁多:电话代骂、游戏代骂、QQ代骂、恶搞照片等。代骂员用网络电话软件拨打别人的电话,只要客户付得起费用,他们就可以向“目标人”发送恶意短信,直到对方放弃号码为止。
[/Pag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