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游广告宣传越演越烈 送钱返现模式花样繁多
网游最近几年真出现了不少花样繁多的送钱模式,这里我们就来比一比,看送钱的各种模式究竟有什么不同。
送Q币→Q币买签名:“Q币折现”到底灵不灵?
无利不起早,讲钱最直接。国家虽明文规定不能送人民币,但精明的厂商总是送上等值的“钱”,Q币营销由此而生。
Q币作为奖励,具有平民化的吸引力,与其看10000个玩家争一个奖,9999个玩家当陪练,不如向腾讯团购Q币送玩家。
从蓝港在线达到XX在线人数就派发一亿Q币,到九城2亿Q币,到盛大登陆游戏就送Q币,再到巨人QQ签名写游戏名字就送Q币,这一系列的Q币营销政策说明了这是一个十分有效、放之四海皆准的推广策略。特别是定位于青少年玩家的游戏产品,一方面他们会为了充各种黄钻、会员而下载游戏体验,提升游戏初期人气,另一方面是Q币能折现人民币(目前Q币折现价8.5折,一个玩家参与活动能拿到10-30Q币不等),对大部分玩家有吸引力。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,代理IP 孕育而生很好的解决了用户对网速的要求这一难题!
尽管Q币奖励热潮持续升温,但是多数厂商送Q币是有“门槛”的。实际上,玩家需要付出每天一定的在线时间,才能获得一定的Q币。这一招其实是“按劳付酬”的变种,诸如游戏中的各种周薪、日薪、奖学金、安家费……看似是获利方,其实极易把玩家惯成蝗虫党,对玩家对厂商没有好处只有坏处。
各类Q币营销活动一度泛滥成灾
推广员→股东,“游戏分红”是否是数字游戏?
不同于“Q币折现”的短期效益,“游戏分红”系统是一种长期效益。厂商常通过分红,去转化新玩家为老玩家,变成自己产品的黏性用户。
从早期各游戏公司的推广员分红系统,到老史《征途》的虚拟股票分红,再到联游《雷霆》的真实股票分红……大部分是让玩家感觉到玩游戏赚分红两不耽误。
比如早期的推广员系统,玩家兼职地推人员和传销人员两个职位。他们会为了分红去拉朋友和亲戚,然后得到暴利。即亲朋好友花1块钱,你就得5毛钱,花到90元或90以上你就得45元。专业玩家网-新一代游戏交易平台,游戏帐号交易,游戏代练交易,是最安全的游戏交易平台。
推广员系统分红很“暴利”,但玩家真正享受到的折现并不高,至少没有媒体报道说:某某游戏让玩家拿高薪。更多时候是像老史讲的“分红”游戏内的虚拟物品,虚拟货币。到了近期的《雷霆》,就直接让玩家成为游戏“股东”,和公司高层平起平坐月月分红。6月29日游戏开测后,每个玩家通过游戏活动、新手卡等渠道获得纳斯达克的上市股票期权,然后凭借股权收取分红,而分红额度是和纳斯达克股票价格挂钩的,比如之前联游最低股价1.03美元,你获得1000张股票,那么按照联游的股价1.03美金计算,那就应该可以获得1030美元的现金。但实际是否能兑现,目前联游没有任何说法!
此类分红折现模式能否适合目标玩家仍有争议,毕竟大部分人对股票分红并无深切体会,游戏公司推出这招是否真正有效呢?要知道,游戏里出现过股票系统的就太多了,真正赚到钱的却不多。
网游和股票挂钩能让你赚到股市的钱吗?
房子已成80后梦魇,有游戏送可是你拿得到么?
暑期战场,各类游戏的营销手段又开始层出不穷,送这送哪早就是寻常事。我们希望玩家真正去关注游戏,而不是被利所诱。毕竟,不赚钱的事商家不会做,无论哪种营销手段,你认为自己能从中获利而介入的时候,可能你要付出的就更多。所以,诱很大,就算别人真送你股票,也千万要看清楚这股票是净值多少,有没有负债。否则你拿了股票,也成了债务共同承担人!
房子→IPHONE:“实物折现”是否只是饭后谈资?
如果说Q币折现和股票分红看起来很不真实,那么厂商另辟蹊径的“实物大奖”则让玩家欲火难收。广大的游戏工作室 朋友应选择信誉较好的收货商家游戏出货,让问题尽可能少的出现在游戏出货环节。
从保健品、火车票、飞机票、MP3、iphone、车子、房子……网游厂商越送越奇特,越送价值越大。这对于一款游戏来说,初期能吸引众多眼球,但这种为达目标不折手段的营销方式,更像是饮鸩止渴。下一次,你让其他游戏厂商情何心堪,你要人家送诺亚方舟还是宇宙飞船?
不过,这种实物大奖确实能激励游戏玩家。一部iphone时价4000元,一张火车票几百上千,车子几万,房子几十万……尽管只有一人得奖,其他人全是酱油党,但在主流返现模式中利润率最高的。某些游戏送房子在房价一路高涨的状况下,北京房价二环内5W+/平米,周边1.5W+/平米,按照小型房40平米计,周边住房都要60万起,折现最少能拿到55万。
不过人人都知道,就算没有暗箱操作,这万中挑一的几率还是很小,这种实物折现更多的是噱头,吸引玩家入驻游戏的一种手段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