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游戏下载免费 玩起来要命 玩家 你的话费还够用吗
手机免费下载游戏是在正常不过的了,免费软件、游戏当然受人青睐。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不愿直接买单的心理,一些厂商不得不“引导消费”,其中手机流量就是笔不小的开支。经工商部门了解,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关于无线网络收费的投诉和纠纷日益增多,隐形流量、捆绑软件便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。
在本月的“手机游戏下载排行”中,占据前十的“捕鱼达人2”、“愤怒的小鸟太空版”等游戏,下载均不需付费。当你玩的不亦乐乎时,一些必须支付现金才能通过的关卡却让你捶胸顿足欲罢不能,难免禁不起诱惑一次次地砸钱进去。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,手机游戏玩家不断增加,下载虽免费,但通过道具收费和流量扣费赚钱的花样层出不穷。手机游戏“内消费”DO YOU KNOW?
近日上市的手机游戏《植物大战僵尸2》让期待已久的玩家们大失所望,“就是修改了下画面,然后放到手机上卖钱,毫无诚意。”某学生玩家表示,这款游戏刚下载不到一个小时就被他删除了,因为“里面不买收费道具不能过关。”
“坑爹啊,战斗力强的植物还要充值换钻石买,钻石还贵得很,玩得一点兴趣都没有了。”“中国版游戏和国际版完全不一样,国际版可以用游戏金币解决的,中国版里必须真金白银充值才能应付!”“有的关卡不充值,任你是何等高手都别想用技术和脑筋通关。”在App Store上植物大战僵尸2怨声不断。
同一款手机游戏,外国版能凭借游戏技术免费通关,而国内版则加大游戏难度,减少免费玩家获得的道具,逼迫中国消费者消费。其实不说我们也能想到。什么手机充值、支付宝、财付通、网银、AppStore充值等等,只要能想象得到的支付方式,都可以用来收费。
目前手机游戏最热爱的收钱方式莫过于“内消费”,免费下载游戏,当你渐入佳境时狠狠的宰你一笔,就跟网络小说精彩处就要付费一样,实在让人恼火。
有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底,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.91亿,手机成为新增网民第一来源,应用热点逐渐向手机端转移。在去年,智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达到12.5亿元,同比增长140%。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手机用户更愿意在手机上花钱呢?因此,记者采访了30名手机游戏玩家,大部分人更青睐免费游戏,认为手机游戏只是平时打发时间的,不值得花钱。约55.0%的用户每月在手机游戏上的费用不足5元,也有17.7%的被调查者,每月手机游戏花费在10元以上。2013年游戏工作室项目从何入手,专业玩家网是你最佳的选,最值得收藏的网站!
不难想象用户对玩游戏需要持续付钱的做法很反感。“最好告诉我,是多少钱就多少钱,不能像吸毒一样引诱人不断消费。”这是用户的心声啊。
智能手机费流量,这是众所周知的。随着手游的崛起,不少手机用户在玩了半个月后发现,手机流量有点撑不住了。微信用户每月300M的流量包,在8月6日下载了微信最新版本后,一到空闲时就玩“飞机大战”刷游戏排名。仅仅10天,300M流量仅剩下20M。通过流量监测软件监测发现,微信耗费流量最大。有报道称,微信新版本消耗流量达到旧版的10倍左右,“打飞机”1小时约消耗1M流量,而“天天爱消除”1小时则约消耗2M流量。
许多手机游戏都爱伪装成普通单机游戏,在使用时并不会对玩家提醒关于数据通信之类的费用,某些还会恶意扣费,或者是带有捆绑性质的给游戏玩家推销壁纸之类的产品。甚至某些游戏一开始不收费,但等玩家玩得起劲的时候,突然弹出短信,让玩家无暇顾及这短信是否扣费。如果消费者不去主动查询话费,一般很少能发现自己的流量,话费原来已经使用了这么多。专业玩家网提供游戏工作室项目、游戏工作室辅助工具、游戏工作室国外游戏资讯。
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关于无线网络收费的投诉和纠纷日益增多,隐形流量、捆绑软件便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。工商部门根据近期处理的相关投诉提醒消费者:一看,看是否有收取费用的提醒;二查,看手机中是否捆绑了收费软件;三防,安装监控软件避免“隐形伤害”。
有专家表示,尽管现在我国有相关规定,对所有网络游戏试行防沉迷系统来保护玩家的健康。但是“防沉迷系统”暂未跟进到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,玩家在体验游戏的时候,常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了不少钱。因此,作为手机游戏开发商来说,也应该尽相关的提醒义务。
手机游戏用户,切记玩游戏需谨慎,下载游戏更要睁大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