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阴阳师》:为何日本的妖怪文化能在中国那么火爆?
2016-11-17
1754
一直以来,国产游戏题材给人的印象总是有些拘泥,算来算去逃脱不开三个文化流派,即三国、西游、武侠/仙侠,也许可以说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但反反复复难免会让玩家感到审美疲劳。
与上述题材相比,网易抛开了传统套路,发掘出的纯日式风格的《阴阳师》无疑是个“小众作品”。但就是这款小众之作,居然热得有些烫手。
因为被朋友圈中“欧吃矛、十连R、非洲晴明”各种刷屏,小编忍不住试玩了几个小时,且不去说游戏玩法,仅仅就音乐和画风上,足以让人耳目一新了。
不过,最吸引我的却是平安时代那浓郁的妖怪文化。就这一点,我问了几个同玩《阴阳师》的朋友,大家可能对《阴阳师》看法不同,可是几乎都承认,《阴阳师》的题材的确很吸引人。
日本如何做到了妖怪文化的输出?
A.从书内到书外,阴阳师文化影响非浅
我们知道,《阴阳师》的一大游戏特色为剧情承接玩法,即将优秀的剧情以舞台剧的形势呈现给玩家,使得玩家在游戏的同时,还可以享受到观看动漫的感觉。
而决定剧情是否优秀的原创,则是来源于被誉为“日本魔幻小说超级霸主”的作家梦枕獏。
在书中,平安时代被描绘成神秘典雅且又光怪陆离的乱世——伴随着这个时代的是,愚蛮无知的百姓以及横行于世的妖怪,这样共同构成一幅奇异的妖怪版“清明上河图”画面。
作为克制妖怪的神圣职业,书中的阴阳师已经超出了现实,变成了上知天文,下晓地理,奇门八卦,无所不通的“厉害哥”,而作为阴阳师中最有名的人物,安倍晴明因其非凡的才华,以及杰出的能力而为大众所熟知。
除了梦枕獏的《阴阳师》之外,有关安倍晴明的传说十分之多。因为他拥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安倍晴明在日本的影响力,跟诸葛亮在中国的影响力是一致的。
顺带提一句,在日本,阴阳师及其奉行的阴阳道能够被重视并被盛传开来,源于平安时代那没有战乱却十分复杂的国家环境:社会水平十分低下,民生凋敝,贵族骄奢淫逸,天灾人祸不断上演,自然而然,鬼怪之说往往容易流传。而国家却缺乏应对措施,只能依靠禳灾驱鬼来“鼓舞人心”,自然而然,阴阳师便被重视起来了,不仅如此,还设立了属于阴阳师的专业办公部门——阴阳寮,足见地位显赫。
B.百鬼夜行,妖怪文化的演变
相信玩过《阴阳师》,或者对日本妖怪文化能够稍稍了解的人,大概都能够轻松地说出一些典型的日式妖怪名字。
比如,夜半偷人小孩的姑获鸟,以及头上两张嘴的二口女,日本的画皮鬼——骨女,以及少女杀手——酒吞童子等等。
这些妖怪大多穷凶极恶,而且面目可憎,这也间接地反应了日本平安时代百姓面临的生活艰难,以及面对天灾人祸的畏惧。
日本的妖怪文化诞生在社会水平落后,天灾人祸蔓延的平安时代;而在经济发达的今天,其妖怪文化更多意义上演变成了风俗、礼节、以及娱乐的概念。
比如著名的“撒豆驱鬼”节,在立春的前一天——即“节分”这天,日本人将熟黄豆撒向“鬼怪”以驱逐对方,借此可以躲避灾难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习俗源于中国周代,后由遣唐使带回日本,然后从宫廷到民间逐渐传播开来。
在世界鬼怪文化上,日本无疑是独占鳌头的:自成一格的理念,以及所衍生出来的泛妖怪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。
尤其是随着日本动漫游戏业的兴起,妖怪文化被广泛输出,这也奠定了《阴阳师》及其妖怪文化能够在中国获得认同的基础。
免责声明: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为游戏工作室传递更多信息,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 联系客服